亚马逊欲 17 亿美元收购 iRobot,扫地机器人 “含金量” 几何?

Neurocean大约 85 分钟行业动态

作为拖把、吸尘器的升级替代品,扫地机器人背后有着对于未来智能家居无限的想象空间。近年来,无论是内行的专业机器人公司,还是外行的大型家电企业、电商巨头等,各路玩家都在积极 “占座”。

1、iRobot 陷入窘境,亚马逊欲 17 亿美元收购

8 月 5 日,亚马逊公告宣布与 iRobot 签订收购协议,将以每股 61 美元(溢价 20%)的价格收购消费机器人公司 iRobot 及其净债务,收购将以全现金方式完成,iRobot 被收购价 17 亿美元。

iRobot 公司于 2002 年 9 月推出的 Roomba 是扫地机器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事件。

回溯历史,世界上第一台量产型扫地机器人的原型出现于 1996 年,叫做 “三叶虫”(Trilobite),它由瑞典家电巨头伊莱克斯(Electrolux)制造,直到 2001 年,Trilobite 才被推向市场,并成为史上第一款量产的扫地机器人。同年,英国科技公司 Dyson 设计了一款名为 DC06 的扫地机器人,但因为价格过于高昂,并没有推出市面。

iRobot 由麻省理工学院机器人专家 Colin Angle 与他的导师在 1990 年创立的。iRobot 依靠国防机器人起家,2002 年进入消费机器人后在家用清洁领域取得巨大成功,2014-2017 年在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占据 60% 以上的市场份额。

然而,好景不长。近年来,iRobot 因研发费用居高不下、营销投入回报率低等问题,陷入窘境。从 NDP 第三方机构监测数据看,2018 年后 iRobot 产品在全球市场份额逐年走低。尤其在欧洲及日本市场,iRobot 持续遭遇来自于中国高中低端玩家的竞争,呈现溃败之势。

财报显示,2022 年二季度公司实现收入 2.55 亿美元,同比减少 30%;净利润亏损 4300 万美元。